棘胸蛙增殖放流技术规程棘胸蛙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棘胸蛙增殖放流的水域条件、本底调查,放流物种的质量、检验、包装、计数、运输、投放,放流资源保护与监测,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水域的棘胸蛙增殖放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 9102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苗种 offspring 用于增殖放流的棘胸蛙的幼蛙和蝌蚪。 3.2 亲体 parents 已发育成熟且具备繁殖子代能力的棘胸蛙个体。 3.3 增殖放流 the stock enhancement 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 3.4 规格合格率 size qualified rate 符合规格要求的个体数占水生生物总数的百分比99%以上。 3.5 死亡率 death rate 死亡个体数占水生生物总数的百分比0.1%以下。 3.6资源监测 fishery resources monitoring 对增殖放流资源状况(包括数量和质量)进行连续或定期的观测和分析。 4 水域条件 4.1放流水域 4.1.1 系增殖放流对象棘胸蛙的繁衍生长溪流、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4.1.2 非倾废区,非盐场、电厂、养殖场等进、排水区。 4.2基本条件 4.2.1 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水流畅通,温度、盐度、硬度等水质因子适宜。水温14~26℃、气温16~28℃(5~6月),ph值6.5~7.5,森林植被茂盛。 4.2.2 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2.3 增殖放流对象的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较少。 5.本底调查 增殖放流前,按照SC/T 9102的方法,对拟增殖放流水域进行生物资源与环境因子状况调查,并据此选划适宜增殖放流水域,确定适宜增殖放流物种的生态放流量。 6.放流物种质量 6.1 苗种来源 增殖放流的棘胸蛙苗种是本地种的原种F1代,人工繁育的增殖放流苗种应由具备资质的生产单位提供。苗种供应单位需持有《棘胸蛙驯养繁殖许可证》。 6.2亲体来源 直接用于增殖放流的棘胸蛙亲体由原种场提供;用于繁育增殖放流苗种的亲体为本地野生原种或原种场保育的原种。 6.3 苗种培育 6.3.1人工繁育增殖放流苗种按照有关苗种繁育技术规范进行。其中,引用的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苗种培育用水的水质符合NY 5051的规定。苗种培育中,使用渔药符合NY 5071的规定,禁止使用国家、行业颁布的禁用药物。 6.3.2人工繁育棘胸蛙苗种,在放流前1 d视自残行为和程度酌情安排停食时间。 6.4物种质量 增殖放流棘胸蛙质量:体格健壮,体表完好,有光泽,无畸形,无伤病,无药物残留。 6.5 规格分类 棘胸蛙增殖放流规格:亲体150g/每只以上,苗种10~30g/每只。 6.6规格测定 棘胸蛙的规格以放流现场测量为准。棘胸蛙出池前,逐池均量随机取样,取样总数量不少于50只,测量规格,计算规格合格率。规格合格率达到要求,准许出池放流。测量规格时,一并测量培育用水的温度、pH、溶解氧等参数,并填写增殖放流记录表。 7 .检验 7.1 检验资质 棘胸蛙须经具备资质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由检验机构出具检验合格文件。 7.2 检验内容 体格健壮,体表完好,有光泽,无畸形,无伤病,无药物残留。 7.3 检验时限 增殖放流物种须在增殖放流前7 d内组织检验。 7.4检验组批 以一个增殖放流批次作为一个检验组批。 8.包装 8.1 包装工具 主要增殖放流包装工具有无菌编织袋、网袋、泡沫箱等。 8.2包装措施 8.2.1 棘胸蛙用潮湿的网袋或无菌编织袋分装,扎好袋口,放入泡沫箱包装运输。 8.2.2 根据棘胸蛙的规格,放流日气温及运输时间、运输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包装密度,采取必要的加冰控温措施。 8.2.3 除外包装工具,其它包装工具应在使用前消毒处理。 9.计数方法 9.1.1全部重量法 对增殖放流棘胸蛙全部称重,通过随机抽样计算单位重量的个体数量,折算增殖放流生物总数量。 9.1.2 逐个计数法 对所有增殖放流棘胸蛙逐个计数,求得总的放流数量。 10.运输 棘胸蛙运输工具一般为汽车,也可使用飞机、火车等其它运输工具。运输过程中,要控制好运输时间,避免剧烈颠簸、阳光暴晒和雨淋,棘胸蛙长途运输可采用冷藏带冰运输。运输成活率达到95%以上。 11.投放 11.1投放时间 根据棘胸蛙的生物学特性和增殖放流水域环境条件确定适宜的投放时间。5至6月最适宜。 11.2 气象条件 选择晴朗、多云或阴天进行增殖放流。 11.3投放方法 11.3.1常规投放 将棘胸蛙放在靠近投放水域的陆地、草丛中,使其自主跳入水中。 11.4 投放记录 棘胸蛙投放过程中,观测并记录投放水域的水深、水温、气温、ph等。 12.放流资源保护与监测 12.1资源保护 增殖放流资源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增殖放流前,加大宣传执法力度,对损害增殖放流生物的作业方式进行清理,打击非法捕捉行为; ——增殖放流后,对增殖放流水域组织巡查,防止非法捕捉增殖放流生物资源; ——在增殖放流水域设立特别保护区或规定特别保护期,建立警示牌。 12.2 资源监测 增殖放流后,根据GB/T 12763和SC/T 9102的方法,定期监测增殖放流对象的生长、分布及其环境因子状况。提倡进行标志放流。 13 .效果评价 增殖放流后,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编写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报告。效果评价内容包括生态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等。其中,生态效果评价中的生态安全评价前后间隔不超过五年。 棘胸蛙增殖放流现场记录表
上一篇石蛙卵水霉病的防治
下一篇石蛙主要分部在哪些省份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
|